中国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科研“搞”到哪一步了?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21  浏览次数:216
核心提示:这篇主要来谈谈我国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科研进度,小编硕士期间的研究课题就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听起来题目很长,其实关键词就3个: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以及抗震性能。所以来谈谈一些关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的一些的感想吧。

这篇主要来谈谈我国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科研进度,小编硕士期间的研究课题就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听起来题目很长,其实关键词就3个: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以及抗震性能。所以来谈谈一些关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的一些的感想吧。


小编在想题目的时候,用了“搞”字,其实是不太正规的,主要是平常老挂嘴边,久而久之,都不知道科研该跟哪个动词搭配,想了想,应该用“做”?


现在很多大学都在做关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在北方的大学中,我个人认为主要代表应该是清华大学钱稼茹教授的课题组,钱老师虽已退休多年,但仍坚持每日去办公室处理事务,耐心帮学生解答困惑,不管是不是他的学生。我曾有幸因为课题研究事宜去过钱老师的办公室,没有豪华的装修,不应该说是一点装修都没有,全是书,真的全是书,一点架子都没有,衣着朴实,低调。在钱老师办公室邻屋就是聂建国教授的办公室,真的是太低调了。学生们也非常的努力,在他们面前我是自惭形秽的。


说到正题,关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最急需解决的难题主要就是两部分:1,断开的钢筋的连接方法;2,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问题。关于钢筋连接问题,清华大学这几年陆续做了关于钢筋套筒浆锚连接(图1-图2)、套箍连接(图3-图4)、套筒灌浆连接(图5)、套筒挤压连接(图6)等钢筋连接方式的抗震性能研究,实验表明,这些钢筋连接方式是可靠的。这样就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可以等同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关于预制装配式结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试验研究较少,主要是研究结合面的抗剪性能(图7),一般我们都是通过往后浇混凝土中添加膨胀剂来减少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结合面的空隙。


图1 套筒浆锚连接

图2 套筒浆锚连接

图3 套箍链接

图4 套箍连接

图5 套筒灌浆连接

图6 钢筋套筒挤压连接

图7 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


小编在做关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时候,做了一个1/2缩尺的2层2跨混凝土框架(无楼板),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跟大家分享并一起探讨一下。


1.施工过程复杂,并没有真正的加快施工进度或改善施工条件,施工现场仍旧有灌浆操作,灌浆料需要现场拌制,施工条件虽有改变但并不大,挤压套筒的机器特别重、特别大,搬来搬去很麻烦,挤压时的间距无法保证均匀,挤压质量难以保证。


2.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成本较高,对生产的成品养护、成品保护、运输、吊装、安装、接点处理等都需要考虑,尤其是对底部后浇部分混凝土的振捣与支模,非常麻烦。如果高层应用难度较大。在这个满地遍是高层的城市中,应用市场局限性大。


结束语


其实我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中国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虽然有诸如上述此类的问题,但是科研就是在不断找寻简单的过程,有些优点不是一下子就被人认可的,很多诺贝尔获得者的成果都是他们在获奖前二三十年就研究出来了,科研需要实践的检验,如同看书一样,先把书看厚,再把书看薄。不用急着去批判试验花费的成本,质疑试验结果的真实性。


科研是一项能够改变社会发展进程的项目,一定费用的投入是合理的,总不想看到我们的科学家在买某个贵重仪器的时候捉襟见肘的样子吧,至于它的实用性,就让未来去见证吧。没用的总是要淘汰,有用的必将改变整个世界。








 

本文标题: 中国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科研“搞”到哪一步了?

本文链接: https://www.zps360.com/study/202205/21/study_info_211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打赏
 
[ 装配式学院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国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科研“搞”到哪一步了?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篇内容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JZCYXDHLM",每日获得装配式行业最新资讯、知识、文档、供求等信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装配式学院
点击排行